有更多机会为人民服务就是党员所拥有的最好的“特权”🚵🏿♀️👨👨👧👦!
“战争年代,扛炸药包是只有党员才拥有的‘特权’!”——这是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老党员陈岩石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令无数人为之动容。而“新时代🧑🏻🦼➡️,有更多机会为人民服务就是党员所拥有的最好的‘特权’💂🏻♀️🕵🏻!”则是杏福娱乐平台2019级研究生叶俊斌对新时代共产党员“扛炸药包特权”的新理解🫖🚣♀️。
临危受命,迅速行动。
3月14日晚8点整,我校杨浦校区正式启动校园封闭措施,全员进入“7+7”健康管理阶段🧜🏻♂️。在辅导员王海思老师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叶俊斌同志被紧急任命为英华楼6层负责人,原作为班级团支书的他在确认好班级同学均已回到寝室后立即转变工作角色⌛️,第一时间前往英华楼6层各寝室进行情况通报❇️,组建楼层沟通平台🤏🏿、建立师生沟通渠道,同时迅速投入工作状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连夜组织楼层参加核酸检测。
凝心聚力,团结共行。
次日🪞,封闭管理带来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开始接踵而至。面对日益增长的工作量,为提高层内工作开展效率,英华楼6层志愿服务团队迅速建立🤩。在志愿者团队及6层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层内各项事务趋于有序化🕴、正常化。
以身作则🧝🏿♂️,争做先锋。
身为楼层负责人,叶俊斌同志深知“层长”二字背后的重量。封闭7天中,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在电梯口为楼层同学等待和配送早餐;封闭7天中🍩,他总是第一个拿好垃圾袋和手套出现在垃圾处理现场❤️🔥;封闭7天中🎊,他总是第一个出来挨户敲门提醒大家排队下楼进行核酸检测……
“601到605各3份,606两份,607是7份外加1份清真……”、“608需要多加3份饭”、“612起得晚🧓🏼,早餐就先给他们放门口凳子上吧”……这些脱口而出的数字和朴实无华的话语🥷🏿🚍,正是叶俊斌同志“心中有同学🤹🏿、干事为同学”的生动诠释🖐🏻。
除组织层内事务开展外,他还积极参与英华楼各项集体事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这是刻在叶俊斌同志骨子里的意识自觉。封闭管理期间,由于毕业论文尚未提交,一边撰写论文一边关注手机消息成为他的工作常态🟪。每当发现哪里出现人手空缺,他便第一时间前往支援,回来后又继续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
特事特办🤼♀️,高效严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叶俊斌同志在工作中注重化解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之间的矛盾,结合具体的工作需要和工作背景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如对于疫情期间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在前期摸索和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已逐步形成了“寝室代表报告+全员截图核实”的协同优化工作模式🧙♂️🌝。一方面,发挥“寝室代表报告”模式的高效性,避免长时间等待全员截图对未检测人员的提醒时机造成延误,保证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发挥“全员截图核实”的全面性,避免报告情况因各种原因存在遗漏,保证工作质量。与此同时,在“楼层为先锋,班级为保障”的联动工作模式下,积极通过楼层长间的互通🤼,对楼层与班级交叉事务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班级为渠道对核酸检测全面性做进一步保障。
执笔书心,纸短情长🏸。
看到楼层志愿者辛勤工作的画面和同学积极响应的场景,叶俊斌又化身6层“小迷弟”,广泛征集层内生活素材🌃,拾起工科生稍显含蓄的文笔🦿,发出了“7天前🧑🏽🎓,我们近在咫尺却素不相识;7天后👋🏿,我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干饭一家人’𓀓⇢!”这样的感慨,把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和同学们从幕后推至台前👆,弘扬属于英华楼6层的正能量,作为最坚定的支持者把“6层精神”传递出去⛹🏻♂️✍🏼。
青年有担当,战疫有力量。
“人生还很长,我们还一直在路上!”早在联系人进行入党动机考察谈话时,叶俊斌同志就曾表示📑:“我的入党动机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如今,他始终脚踏实地践行着他的初心👲🏽,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信念继续向前🪺。
叶俊斌同志只是校园里众多志愿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员,也正是一个个平凡的志愿工作者及全体师生日复一日的共同努力🤱,才筑牢了我们的战疫围墙🤢,拒疫情于校门之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迎来胜利的曙光!